宋人咏梅之作不胜其数,然而被奉为绝唱的还是北宋名士林逋那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句出《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此山园位于西子湖畔孤山之上。林逋一生不娶无子,在西湖孤山过着远离尘嚣的隐士生活,他在山坡上种梅养鹤,因此有“梅妻鹤子”之称。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此句一出,即名闻千古。但这两句并非林逋的原创,他其实借用了南唐诗人江为残诗中的“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江为本咏凤尾竹和桂花香,经林逋化用以咏梅,仅改两个首字,竟青出于蓝且浑然天成。 诗人对梅花的钟爱,大半因为“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在冬天的一片死寂中,众芳早已摇落,而看上去如此娇嫩的梅花却凌寒开放。不像春天群芳争艳,梅花如冰雪女王,幽香袭人,孤寂清冷。独她一人,尽占风情。 林逋冬日于西湖孤山漫步小园,白鹤为伴,临水赏梅,吟诗自娱,不啻为神仙中人。相比之下,那些檀板金樽的世俗欢宴多么喧嚣。景语即情语,山园小梅实则就是林逋自己,他在诗中脱略形迹传神写意的梅花,这正是他清高淡泊的人格写照。 即使林逋这首咏梅堪称一绝,后来的李清照依然感叹“世人做梅词,下笔便俗”。不满之下,她也做了一首《孤雁儿》,词曰: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此词一经作出,李清照便灰心了,称“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也。”或许由于梅本身太过清幽高洁,超出了世人之语言,因此不论如何写,梅都难免沾上一些俗气。 李清照这两句话是词前的序,其口气和她写《词论》一样,何其狂也!这是她婉约中透出的丈夫气,也只有才高八斗的她可以如此之狂,否则就成了妄。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起句便入意,奠定了整首词的情感基调:淡漠而惆怅。昨夜的沉香仍残留着断续的几缕,伴着词人情怀如水。 《列仙传》中记载,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善吹箫,嫁与箫史,夫妇二人吹箫做彩凤鸣,后双双仙去。李清照在此悼念亡夫赵明诚。明城生前,他们夫妇二人亦如弄玉和箫史一样,志同道合彼此唱和,而此时她却独倚空楼,故曰,“肠断与谁同倚?” 《古诗十九首》里有“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李清照折梅却只是为梅心动,和十九首中这位诗人一样,空对着馨香盈怀袖,但她不是因为路远莫致,而是无人堪送。 如果有人堪送,她倒可以和南朝的陆凯一样,“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从江南托驿使带了一枝梅花给远在长安的好友范晔。李清照这首词化用几则梅花的典故,实借梅悼亡。 南宋词人中咏梅最多的还算是陆游。陆游一生爱梅,他在《梅花绝句》中以梅自比:“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在他的众多咏梅诗词中,《卜算子?咏梅》和《朝中措?梅》最为清绝。《卜算子?咏梅》曰: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的梅花长在荒郊野外,它的盛开是寂寞的,尤其在黄昏时分,凄风苦雨,断桥边的梅花更令人愁。诗人只淡淡写景,驿外、断桥、黄昏、风雨,梅花的清幽与寂寞,诗人的满腹愁情便晕染开来。 如果说上阙是以景言情,那么下阕则直接以梅自比。陆游一生耿耿报国,但屡遭投降派的打击,他内心的孤寂与清绝,正如这首词中的梅花。 再读放翁另外一首咏梅诗《朝中措?梅》: 幽姿不入少年场,无语只凄凉。 一个飘零身世,十分冷淡心肠。 江头月底,新诗旧梦,孤恨清香。 任是春风不管,也曾先识东皇。 “一个飘零身世,十分冷淡心肠。”却不知是咏梅还是放翁自咏。放翁颓然老矣,只得在江头月底,于新诗旧梦中,寻觅梅花那一缕孤恨清香,追忆自己逝去的豪情壮志。 尽管飘零,尽管孤恨,司春之神东皇却在百花之前先识梅花,如同一生未见春风但出淤泥而不染的莲。陆游曾因“多闻力学”而被宋孝宗赐予进士出身,后出知外州漂泊转徙。“任是春风不管,也曾先识东皇”,诗人似以此自伤,又似以此自我安慰。 |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吟风阁古风文学论坛
( 豫ICP备15004038号-1 )
GMT+8, 2025-5-2 06:33 , Processed in 0.071709 second(s), 2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