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珠材料介绍 先说植物类材料,主要是乔木类和坚果类,也有一些灌木茎秆或者草本植物制作的。 旃檀木 这种木头主要产于印度尼泊尔和中国的海南等热带地方,经常用来制作念珠的主要有红旃檀和白旃檀木,前者色红,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会有一种绛红色出现,木质坚硬细腻,是在木类中属于上品的材质。白旃檀也就是白檀香木,它本身有一种清香的味道,经常地用来雕刻佛像和制作香料,由于在佛教中将白旃檀香作为供佛的上品香料和造像用料所以用白檀香木制作的念珠其意义也非常的深广。而且白檀香木还可以入药,有理气化淤祛除污秽等的功效,其香气还有助于修行之人平静心绪,使之容易进入产定的状态。另外还有一些其它种类的檀木,但是应该不属于严格宗教意义上的旃檀木。 红木类 (1)紫檀:在这一大类的念珠当中,紫檀木应当是最高贵的材料了,在清代宫廷和显贵当中很多的人用紫檀来制作佛龛、佛像、佛珠等佛用器具和朝珠、花雕摆件、家具等物品衅作的紫檀木会有一种清香,使用以后会有一种深沉的紫红色或者黑紫色,其木质坚硬,材质沉重,素有硬木之王的称号。但是由于其材质本身产量稀少,价格昂贵,所以很多的人都用其他的材料来冒充。这种木料不但是佛教用品的珍贵材料,而且在中国以外在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乃至世界其他国家都是极其珍贵的材料。 (2)黑檀木:这也是一种硬木,其色黑,木质坚硬沉重,使用以后会有一种亚光色泽。经久耐用,也是一种比较珍贵的材料。 (3)红花梨:其色红,材质硬重,花纹魅力,是制作家具的上乘材料。这一类材料制作的念珠在过去使用的比较少,但是经常用它来制作佛龛等佛具,随着近年很多的人对于硬木产生偏爱,而且其花纹美丽,所以也有很多的人用它来制成佛珠佩戴。 香木类 (1)沉香木:主要产在印度一代和中国的海南浙江一带,其木质教密实,有一种特殊的香气,有黑色的花纹,其香气有理气舒中,去闷解烦躁的作用,是供佛用的上品香料,但是它和白旃檀一样,在使用过一定时期之后,其香味会因为挥发氧化而逐渐的失去香味,现在其价格也是比较昂贵。 (2)降香黄檀:这是在所有的木材当中最昂贵的木料了,以其产量稀少,神奇的鬼脸花纹和传说中有通神和降神的作用而驰名世界,是很多的宗教中的圣木,其木屑还有治疗风湿和神经痛及消炎化淤的功效。由于其香气特殊,花纹形似鬼面,其燃烧的香烟笔直的上冲云霄所以人们认为它的种子来源于神界,是一种可以和神界沟通的神木。 (3)樟木:这类材料一般主要是制作佛像或者家具,很少用来制作念珠,但是在南方地区有些人也用它来制作专供佩戴用的念珠使用。 杂木类 这类材质主要是一些有特殊意义的木材或者是在密乘当中具有誓句三昧耶的誓句物所用材料。 (1)六道木:这是只生长在文殊胜地的五台山上的一种多年生乔木,其色黄,上有六条浅色的条纹,木质非常的坚硬,佛门长辈也都有提起,其六条纹路代表六道回,又因为只生长在五台山地区,所以也就成为了文殊胜地的标志物,即便在康藏地区使用这种材料制作的佛珠也是非常的普遍和有特殊意义的。很多曾经朝拜五台山的康藏地区的佛教徒将六道木所制作的念珠带回以后当作文殊菩萨的信物使用终身。 (2)红松木:是松木的一种,其质地坚硬,较轻,民国时期和佛教落实宗教政策初始华北地区比较多见。 (3)桦木:主要是东北地区的信众间有所使用。 (4)香柏:这是产于四川和青藏地区的一种有特殊香气的柏树,经常有地方上的信众将其枝叶制作成为薰香来煨桑用,也有人将其木杆制成念珠使用。 (5)特殊意义的木材:这里包含的范围很广,主要是密乘中的各个不同本尊的特殊修法上所使用的木材,比如说雷击枣木、荆棘木、黑刺木等等,这类木材的选用主要是依据各密续的要求而采用,其加工方法也会有特殊的要求,所以一般这类念珠市面上流传很少,一般要自己加工制作。 ,坚果类 (1)菩提子: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坚果,当年释迦牟尼佛在尼涟河畔的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当时的护法者和见证这就是菩提树神,因此菩提树是觉悟的象征,菩提子也就成为了修法用的最佳材料。这其中由以星月菩提最为殊胜,其质地坚硬,较重。其上有一个大一些的圆洞,代表月亮,在周围有很多的小点代表星星,其合在一起又代表宇宙须弥,星月拱聚又代表清凉,烦恼消灭的含义。根据显密经典,在所有的念珠材质中唯有菩提子通一切法门,修任何法门皆为殊胜,功德无量。这里所指的是星月菩提子。除了星月菩提子以外还有金刚菩提子、凤眼菩提、金线菩提等种类,另外还有罗刹子等等,所以修行的人以菩提子念珠最为殊胜。 (2)草芥子:实际上就是草籽,在江南和北京地区,经常有人将草芥子穿成门帘来使用,这种草芥子在使用以后会发出一种栗红色,但是其质地比较软,比较轻,在过去因为其取材和制作比较容易,所以使用的人很多,过去笔者刚刚学佛之初,曾经有一句佛谚:“一草二木三菩提”这里面的“草”就是指草芥子。 (3)莲子:用黑莲子做念珠的方法由来已久,因为莲花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况且极乐世界的圣众都是莲花化生所以莲子也成为了一种清净的代表。 矿物类 (1)水晶:在古典文献中也有称为“水精”的,在我国主要产于浙江东海一带,另外东和广东也有开采,在世界其它地方也多有开采。水晶的种类繁多,有白水晶、墨晶、黄晶、绿晶、紫晶等等。 白水晶 (2)翡翠:这是非常珍贵的一种材料,虽然在佛门中并未提及这类材料,但是从乾隆依赖这种材料就成为珍贵的宝物,价格昂贵,其上品者有美丽的翠绿色,质地坚硬,其硬度可达到7以上。清代显贵多以其作为身份财富的代表,慈禧太后的手珠即为翡翠所做,通体翠绿价值连城,她曾经将这串手珠先行安置在她的陵寝中,但是后来却难以割舍,所以又命李莲英连夜将其取出,随用至其死去。 (3)玛瑙:在古代这种材料称为玉髓,属于硬玉类。素有“万样玛瑙千样玉”的说法,可见其种类繁多,主要制作念珠的种类为红玛瑙和缠丝玛瑙。由于其非常的坚硬,过去很难加工制作所以也是非常珍贵的材料。将其制成整串的佛珠的比较少,多将其当成节珠或者记念使用。比较多见的情况是制成十八子或者二十一子的手串佩戴。也是极乐世界七宝之一。 (4)白玉:自古以来玉就是非常珍贵的宝石,其中以新疆和阗地区所产的羊脂白玉最为珍贵,其手感润滑,色泽白腻,离体凉而贴体温润,新疆、青藏、蒙古地区的人们还将其制成玉佩来作为护身符用,经常是玉碎而人平安。在明清时期也经常的有地方官吏向朝廷进贡由白玉制成的佛珠或者缨络,可见白玉的珍稀和高贵。 (5)密腊,其本质为松柏树的树脂埋在地下经过千万年的矿化而形成的矿化石。其质地轻,色泽以黄色为主,另还有红、白、褐、绿等多种颜色。其手感油润,是佛教中的圣物,有其在康藏地区,密腊更是供佛和制作饰物的珍品,多将其制成念珠或者佛像上的装饰物。但是近来由于很多利欲熏心的人利用树脂化工产品仿造密腊,所以选购珍品不易。其价格也比较昂贵。很多康藏地区或者信仰密法的行者都喜爱使用密腊所制成的念珠。 (6)青金石:又叫天青石。其主要产地为阿富汗和中国的青海和东北一带。其色为深蓝色,就像碧蓝无垠的天空一样。在上面有一些铜矿金色斑痕也就是“金”由此得名青金。它是最古老的人类使用的装饰用的宝石之一,由于它的色泽可以使人心情平静犹如置身蓝天之中一样,所以有“天之石”之称。在清代还将其制成朝珠和其它器皿供佛祭祖,在礼制里曾经用“青金祭寰丘”即指使用青金所制成或装饰的供器和服装佩饰。佛像缨络和塔龛之上也经常用到青金石。它是制作念珠的上品材料。 (7)石榴石:这是一种成紫色的透明状宝石,质地在宝石中比较软,在近代才有人开始将它制成佛珠出售,使用的比较少。 三,动物类 (1)象牙:象是佛教和东南亚一带风俗中最吉祥的动物之一,普贤菩萨的坐骑即为六牙白象王,象牙又分为亚洲象和非洲象两大类,亚州象牙略黄,也就是常说的象牙黄,非洲象牙色洁白,从宝物价值的角度上说,非洲象牙的质地要好于亚洲象牙,但是从宗教的角度上讲亚洲象牙要好于非洲象牙,象牙和珊瑚同属于世界禁止猎取的动物产品,属于珍稀频危物种,所以取之不易,而且由于象牙在取下以后失去了生命的滋润所以很容易开裂,所以一旦开始使用它就不要长时间的搁置不用,另外在民间认为象牙有可以觉察毒物、避邪挡煞、使人财源茂盛的作用,所以人们趋之若鹫,象牙还有鞭策行者严于戒律的含义,在修一种特殊的财神法的时候也是以使用象牙念珠为最好。 (2)珊瑚:使海洋中的一种腔肠动物的产物,其色泽有红、白、黄等等很多种,其中以红颜色为最佳,成才的珊瑚一般要生长数万年,而且红珊瑚的生长地一般也比较深,所以产量希少开采不易,随着十八世纪的开采,现今珊瑚已经成为了世界保护的频危动物,价格高于黄金。也促使了很多不法之徒盗采或者制造伪劣品。红珊瑚其色如火,是密法中怀爱法的首选法物,同时配带红珊瑚还有祛病、避水祸、养颜等功效,同时也是佛教极乐世界七宝之一。 (3)砗磲:是深海中的一种贝类,其体积巨大,一般贝长在一米五以上,巨大者可达到两米五以上。其贝壳甚厚,在古代限于人力的有限性,所以很难捕获这种贝类。所以属于非常珍惜的材料。人们在获得这种贝壳以后,去掉外面的表层,中间的部分就会显现出变幻莫测的光晕,有些地方还有半透明的乳状感,甚为美丽。在《佛说阿弥陀经》里面说道:“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所以砗磲是佛教极乐世界七宝之一。其中从种类上经常见到的有两种。 ①白砗磲:其主体颜色为乳白色,在日光下可反射七彩光晕,间有生长线纹,部分地方为半透明状态。 ②黄金砗磲:其主体颜色为淡黄色,间或有比较重的金色般透明状的条纹,花纹教密实。(与现在金丝砗磲不同) 这两种砗磲以黄金砗磲为最难得,另外还有一种花砗磲,笔者曾经在一位老师的家中得见此物,其大小为鸽蛋,上面布满白黄黑色的花纹,入手较其它砗磲略显沉重,由于长期的使用,上面有一层包浆质,灯光下越显得华美深邃,再后来的二十多年中没有再见过类似的品种。 现在还经常有人利用较大的普通贝壳进行加工以后冒充砗磲出售的,但是这类产品比较缺乏油润感,入手较轻,花纹间隙较密,反射出的光晕也比较色调单一没有焕彩效果。 (4)珍珠:其上品者为东珠,大如鸟卵,荧光四射价值连城。在清代后宫,信奉佛教的嫔妃们尤其喜爱将东珠制成十八子的手串来使用,在很多的明清两代的皇家陵寝的随葬品中经常可以看到东珠手串。但是东珠保养不易,如遇到碱性或者酸性之类的腐蚀物就会发黄,逐渐失去光泽,所以从修行使用的角度上珍珠还是作为佛像的装饰物或者珍宝供物为好,不太适宜经常使用。 (5)古象石:这一类主要是远古时期猛犸象的象牙化石中未矿化部分,应当还是属于动物材质。主要的出产地在俄罗斯和西伯利亚地区,产量比较大,可以在市场上流通,其作用应当和现代的象牙相同,只是牙质不好,色泽偏黄或者偏黑。 (6)人骨骼:在密乘的无上密续中有些愤怒本尊的修法中要用到这类材质的念珠,其多为高僧或者没有罪业的婆罗门或者贵族的头骨制成,其意义主要是念生死无常的胜义谛观,另有更加深奥的含义由于保密的关系这里不再深谈。这类材质的念珠一般选择时候要非常的主意,对于骨骼的来源要详加确认,如果选用不当会有不必要的麻烦,而且没有相当基础的修行者也没有能力来驾驭它,一般情况下可以菩提子来代替。 (7)其它动物的骨骼:主要是牛骨,其中以牦牛骨为最好,也有使用牛角念珠的但是不多见。其次就是象骨,这些材质里牦牛骨用得最多,其它的比较少。 四,其它杂类 (1)金属:主要有金、银、铜、锡几种。有的还在珠粒上刻出六字真言,在清代班禅大师和达赖喇嘛都使用过银质的带六字真言的念珠。铜质材质里主要是白铜用得比较多,同时金和银也是极乐世界七宝之一。 (2)香灰或泥土:在有些地方,由于寺院的香火比较旺盛,香灰比较多,所以就用香灰和上胶制成念珠来赠与信众,有些康藏地区的寺院还用和上许多名贵药材的药泥来制作念珠,这种念珠除了可以当成普通念珠使用,因为里面的药物作用还对人体十分的有益,其上品者还有预防瘟疫和解毒的作用,如果是香灰制成的念珠则要以天然香料制成的香燃烧后产生的灰烬为最好,其与草木灰相同,碾制成粉后都有消炎止痛止血的功效。 (3)现代人工合成材料:这类材料种类比较多,从信仰修行的角度讲品质比较差。经常见到的有塑料、树脂、石粉、玻璃、聚炳化工用品等。由于才来的原材料来源复杂,有些有毒性或者杂志质很多,所以不建议采用这类材质的念珠。 一.母珠 这是指在一串念珠的终结部位有一个较大的有三个孔的珠子亦称“三通”,这三个孔成丁字形分布,在穿念珠的时候将线的两端由贯通的两个孔中间传入中间上方的孔中,这个形势在后来的说法上称为万法归一,在最初的印度念珠上并没有这个三孔的母珠,而是直接以一颗两孔的大珠汇总,至于是何时开始有的这个母珠的形式现在还不得而知(有一种说法是在宋朝中叶时期这种说法的根据不得而知,但这不是关键问题所以不做讨论)。 在近代尤其是到清代以后,很多的人在使用念珠的时候将这颗母珠和上面的佛塔置换成为与子珠不同材质的珠子,而代之以颜色不同或者更高级的材料,多以宝石制成。在这方面使用的比较多的材料是青金、密腊、翡翠、玛瑙和珊瑚。在置换的时候往往母珠和佛塔的材料与其它三颗节珠相同。 二.佛塔 这是指在母珠的上方安置的一个圆锥状的类似小塔形的物品,称为佛塔或者佛头。在最初的念珠上这个佛塔只是一颗比母珠和子珠较小一点的小珠子,而不是现在的塔形,其实这两种物品的意义是相同的。这两者加上母珠都是代表阿弥陀佛的法身智慧。 三.子珠 这是指念珠上除了母珠以外的比较小的珠子,一般其材质相同,也有将不同的材质但是大小一致的珠子穿在一起的。其数量比较常见的一般的有十八、二十一、一百零八三种,当然,在密乘里由于本尊的修法不同所用的数量也不一样,但是这并不是普遍的情况,而是应当当成各例来看待,其中一百零八粒的念珠通用一切法门这是密续所讲的。关于这些数量是有含义的,这个问题我们将会在下面来讨论的。在某些传承中子珠代表普贤菩萨,也有代表大势至菩萨的说法。严格讲各流派传承不同;所修本尊不同其含义也不同,不可以一概而论。 四.节珠 这是指在念珠上配置的将出去母珠以外的所有珠粒平均分开的几个比较大的珠子,以一百零八颗的长串念珠为例,就是每个二十七颗子珠就安置一颗节珠,将所有的子珠平均分成了四分。一般节珠的材料与子珠不相同,如果母珠和佛塔的材料与子珠不相同则节珠的材料应当与母珠和佛塔相同,节珠一般也比子珠要稍大一点。节珠的作用是方便计数,有些时候持佛号或者真言的时候一串珠子没有念完,时间又有限,就可以计数到节珠的地方,下一次从节珠的地方继续开始念诵。但是节珠不是必需的,藏地的修行者念珠上多半没有节珠,现代很多的人将置换佛塔母珠和安置节珠当成了一种装饰和表现自己财富的行为,其实这种出发点对于修行根本没有意义。 五.记念或者计数器 这是指悬挂在念珠之上的两串小的珠子,一般有子珠的五分之一或者五分之二大小,每一串十粒珠子,一般将这两串珠子称为记念,主要是用在长串的念珠上。计数器则是一种银质的小卡子,一般会有些莲花或者法的造型在上面,使用的时候直接卡在子珠之间来计数用。藏地密乘行人多用银质的小铃和小金刚杵为装饰带有银珠的计数器,随着各流派的传承不同所放置的位置也不同。苦行者一般用普通材质或者六道木的木头念珠,然后用一小段绳子系在子珠之间来计数,每念一长串的数量就将短绳子向下移动一颗珠子。当这段绳子从一端移动到另一端的时候就等于一百零八遍长珠,二者相乘就等于是念诵了一万一千六百六十四遍圣号或者真言。 六.络绳 就是将所有珠子穿起来的绳子,汉地的念珠是用绳子时候要求比较松,各种各样的绳子只要自己喜欢能够穿得进去就可以了。但是在藏地对于念珠所用的绳子要求就比较严格。一般用棉线制成,多用红颜色。以独股或者三股为绳而穿珠。也有用皮绳来穿珠的,但这是各例,一般不会这样做。汉地行者的念珠一般穿得比较紧一些,而藏地的念珠穿得比较松一些,基本上是空出两到三厘米的空间。这主要是在念诵一些长的祈祷文的时候或者做四加行的时候会比较方便计数,同时会使念诵更加清晰,计数更加准确。而络绳也有一种说法是代表圣观世音菩萨。当然,这只是众多讲解中的一种说法,细致地讲起来还有很多。 七.流苏 这是一种装饰在念珠佛塔顶上的线穗,其缘起是缨络上面的垂拂,汉地的信众经常将它编织成万字节或者盘肠结,这两种图案都是佛教里的象征正法和吉祥的图案。但是流苏一般在经常使用的念珠上很少装饰,因为它比较长会妨碍念珠的计数。在奉献给佛像的念珠或者陈列用的念珠上经常会有这样的装饰。 佛珠的使用 计数方法 这是念珠的最基本功能之一,以念诵佛号为例,大家都知道应该是念诵一句佛号就拨动一颗念珠,周而复始循环计数。这只是表面的情况,还没有完全掌握念珠的作用。笔者举一个例子,念诵佛号或者真言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杂念纷纭精神难以集中。这个时候根据不同的教派所传授的对治方法也不一样。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利用念珠来压服这些杂念。你可以在发觉自己不停的走神的时候将注意力集中到手中的任意一颗念珠上,一般是大拇指正准备拨动的那一颗,注视着它,心中同时缓慢而清晰的念诵自己所称念的佛号,缓慢的拨动这一颗珠子。然后在再要拨动下一颗珠子的时候调整一下自己的呼吸,将精神再集中到下一颗珠子上,重复上面那个过程,这个过程要缓慢而均匀,佛号必须要匀速念诵不要忽疾忽慢,呼吸也要深而均匀,这样你很快会压服自己的杂念,然后再逐渐地将精神集中到佛号上面去。这是一种依靠念珠来进入禅定的方法。如果你使用的白水晶念珠,在心绪烦乱的时候,也可以将念珠盘放整齐以后托在双手上,手掌当心放置,然后自己深吸一口气再缓缓的由鼻孔呼出来,同时注视着念珠,不计数也不不念圣号,只是看着那些水晶珠子,感受它的清凉和纯洁,很快你就会使心绪平静的。这就是佛经里所说的“制心一处”在念珠上的一种应用,当然,这个方法的前提也是需要有正确的佛教认识,离开了正确地认识任何法都起不到有助于解脱的帮助作用的。因此我们首先要有出离心,然后必须要发菩提心,坚定自己的信念,然后再利用这些修行的方法进行修炼才会获得最佳效果。笔者所讲的都是曾经学过的和实践过的心法口诀,这些在以前是不公开讲的,主要是防止那些卖法的人以此招摇撞骗,或者一些邪徒如李洪智之流断章取义歪曲教义和法门。所以每一个佛教信仰者都应该认真的学习和领悟佛教的基本教义和理论。 在精神集中的前提下在进行念诵和计数才能够达到真正的修行效果。计数的方法一个是像前面讲的念一句拨动一下,这样拨动一圈是一百零八句。在进行大量的计数的时候就会用到记念或者计数器,一般是念诵一长串以后拨动一个记念的珠子。记念的珠子一般有二十粒,如果拨上拨下往返五次就是一百遍长串珠子,共计一万零八百遍佛号或者真言。如果配有计数器的,在念诵一百遍长串珠子以后,就将计数器往下移动一个珠子,这样当计数器从母珠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的时候等于就是一百零八遍的一万零八百,二者相乘就等于一百一十六万六千四百遍的圣号或者真言。 念珠的初次使用 念住在请购回来以后,一般的要有一个净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显宗和密宗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显宗行人在念珠请购回来以后,一般会用持诵大悲咒四十九遍的水进行洒净,然后再进行持诵修行,不会念大悲咒的也一般会请自己的师父对念珠进行加持除净,这样做主要是去除附着在念珠上的精灵和污秽的东西,是其变为具善缘的修行法器,不会念佛的人佩戴这样的念珠才会有保护的作用。 |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吟风阁古风文学论坛
( 豫ICP备15004038号-1 )
GMT+8, 2025-5-2 15:42 , Processed in 0.041518 second(s), 2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