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有曰:“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古琴泠泠幽幽,淙淙铮铮,浸透着中国文人雅士追求“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的人文气韵。听一段琴韵冲淡胸臆,随着袅袅琴意,息心静听,浮生偷闲。在至简之音中体味希音之意趣,在古琴神韵中,天地和鸣里,屏神静气,浑然忘我,只闻余韵袅袅,心灵与天籁互通往来。 古琴之源 据悉,古琴为伏羲氏所琢,“伏羲知梧桐为树中良材,夺造化之精气,堪为雅乐,令人伐之。其树高三丈三尺,按三十三天之数,截为三段,分天、地、人三才。取上一段叩之,其声太清,以其过轻而废之;取下一段叩之,其声太浊,以其过重而废之;取中一段叩之,其声清浊相济,轻重相兼。送长流水中,浸七十二日,按七十二候之数。取起阴干,选良时吉日,用高手匠人刘子奇制成乐器。此乃瑶池之乐,故名瑶琴。” 尧舜时操五弦琴,歌‘南风’诗,天下大治。后因周文王被囚于羌里,吊子伯邑考,添弦一根,清幽哀怨,谓之文弦。后武王伐纣,前歌后舞,添弦一根,激烈发扬,谓之武弦。先是宫、商、角、徵、羽五弦,后加二弦,称之文武七弦琴。尧舜时操五弦琴,歌‘南风’诗,天下大治。后因周文王被囚于羡里,吊子伯邑考,添弦一根,清幽哀怨,谓之文弦。后武王伐纣,前歌后舞,添弦一根,激烈发扬,谓之武弦。先是宫、商、角、徵、羽五弦,后加二弦,称为文武七弦琴。 古琴之形 人者,天地之灵也;琴者,众乐之王也。古人云:“神农氏继庖牺而王天下,上观法乎天,下取法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削梧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人之和。”(桓谭《新论》) “远取诸物”,指琴的制作符合自然之数,并多用自然之事为其部件命名,如岳山、龙池、凤沼、雁足、天柱、地柱等。古人云:“琴制长三尺六寸五分,象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年岁之三百六十五日也;广六寸,象六合也;有上下,象天地之气相呼吸也。其底上曰池,下曰沼,池者水也,水者平也,沼者伏也,上平则下伏。前广而后狭,象尊卑有差也。上圆象天,下方法地。龙池长八寸,以通八风;凤沼长四寸,以合四气。其弦有五,以按五音,象五行也。”(《五知斋琴谱·上古琴论》)其中有山有水,有天有地,有鸟有兽。在一张琴上,人们能够看到天地宇宙自然,感受到胸襟之博大和意境之深远。 “近取诸身”,指古琴的形制大小合适,结构紧凑,极具人形之风韵,其有额,有颈,有项,有肩,有身,有腰,有尾,有足,同时其各个部分又恰恰以人身来命名,如琴头、琴额、琴颈、琴项、琴肩、琴腰、焦尾、雁足等。《琴制尚象论》云:“肩曰仙人肩,取其正齐也。腰曰玉女腰,取其纤细也。”“岳外曰承露,又曰岳裙。”(《文会堂琴谱·琴论》)造型端庄的古琴,其漆色、额宽、项实、岳高、肩正、腰度、足平,观之如婷婷玉立之仙人,抚之如人声有情之吟唱,令人从中获得情感之共鸣和慰藉。 古琴之音 明人高濂《遵生八笺·燕闲鉴赏笺》中谈到:“琴用五音,变法甚少,且罕联用他调,故音虽雅正,不宜于俗。然弹琴为三声,散声、按声、泛声是也。泛声应徽取音,不假按抑,得自然之声,法天之音,音之清者也。散声以律吕应于地,弦以律调次第,是法地之音,音之浊音也。按声抑扬于人,人声清浊兼有,故按声为人之音,清浊兼备者也。”表明古琴琴音的艺术特点。 古琴有散音7个、泛音91个、按音147个。散音沉着浑厚,明净透彻;按音纯正实在,富于变化;泛音的轻灵清越,玲珑剔透。《太古遗音·琴制尚象论》中说:“上为天统,下为地统,中为人统。抑扬之际,上取泛声则轻清而属天,下取按声则重浊而为地,不加抑按则丝木之声均和而属人。”琴之散、按、泛三音,正如天、地、人三籁,变化无穷,于清妙韵致中,引发人形而上之冥想,从而身心俱化,修身养性。 古琴之雅 古琴,在唐诗中有许多雅称,如:“绿绮”、“孤桐”、“丝桐”、“峄阳”、“玉徽”、“瑶琴”、“素琴”、“玉琴”等等。历代文人雅士的文化生活,总是与琴形影不离,正所谓“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荀子《乐记篇》),古人修身养性重视“琴棋书画”,且以琴为首。因而琴成了有否涵养的佐证和精神依托。《礼记·曲礼》称:“士无故不彻琴瑟。”杜佑《通典·乐序》也说:“士无故不去琴瑟,以平其心,以畅其志。”琴,是文人雅士才具备的雅好: 促轸乘明月,抽弦对白云。 从来山水韵,不使俗人闻。 ——王绩《山夜调琴》 明月白云,促轸抽弦,弹一曲《山水操》,诗人以简洁的笔法描绘出一幅《山夜调琴》图。诗歌借弹奏的琴曲,抒发作者超脱世俗的隐逸生活情趣。然而,“不使俗人闻”也暴露了作者过于清高的倾向。 名士竹林隈,鸣琴宝匣开。 风前中散至,月下步兵来。 ——李峤《琴》 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高雅不俗的情调,它虽无关于弹琴与听琴的描述,但引述的古代着名琴师与知音之间的动人故事,以及隐逸名士的典故以抒情言志,已让无数人心向往之。 唐代诗人不仅仅称颂古琴之道,同样也为琴有所倾心。诗人刘禹锡在《昼居池上亭独吟》中认为:“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可见酒与琴在诗人心目中的地位,诗仙李白更胜一筹,竟达到“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之境。而诗人白居易不仅善于听琴,他常以一生 “酷好三事(诗、酒、琴)”为自诩,故而弹琴为其一生中除诗之外的另一雅好,白居易善弹《秋思》,曾写有《弹秋思》一诗。白居易另一首着名的咏琴诗为: 鸟栖鱼不动,月照夜不深。 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白居易《船夜援琴》 即便是出外旅游,也不免舟中抚琴一番,可见白居易对琴热爱之极,的确是情有独钟。 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讲:“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古琴博大精深,与中国人相伴千载,成为不朽。不仅在唐诗,古往今来,古琴与喜爱古琴者相藉相伴,共同经历着悲恸、欢乐与盼望。无论是在高山之巅、是在流水之侧、还是在陋室之隅,琴声里似乎都有松风轻拂、波浪缓流、心言低诉。那一曲中国风,仍在丝丝缕缕地飘荡…… |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吟风阁古风文学论坛 ( 豫ICP备15004038号-1 )
GMT+8, 2024-10-6 05:04 , Processed in 0.039253 second(s), 2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