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风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150|回复: 0

杨镰:考古与盗墓有本质区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31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媒体的报道,往往将一个东西,还没有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甚至对到底是否存在这个东西尚且存疑,就超前断言它的价值。考古像所有科学一样,应突出过程,至于到底发现了什么,只是必然的终点。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杨镰于3月31日在新疆木垒县因车祸去世,享年69岁。本文原载于2001年10月20日《文汇报》。澎湃新闻转载此文,以示纪念。
  
  杨镰(左一)与新疆朋友合影
中国是有五六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自来有重视历史考古的传统。半个多世纪以来新中国考古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使这个原本远离现实生活层面的学科,成了人们共同关注的热点。但是出于这样两件事,使我对新千年的考古有了一点不成熟的想法。
  考古与盗墓的本质区别
  前不久我参加了一个刊物的会议。会上,两位与会者——一位摄影师和一位考古工作者产生了意见分歧。起因是前者提出刊物今后不要发表考古方面的文章,显然近来一些关于考古的报道使他不满。有意见分歧本是正常的事,可他的意见表达的也许不够清楚,因为错并不在考古本身。
  事实上,早就有人对媒体“炒作”考古有所不满。应该说,“炒作”并非一概不对,问题是要有正确的导向与判断。北京郊区偶然发现了一座墓地,这没有什么出人意外的:中国历来以地下文物丰富著称。比如北京附近有一个县,那儿一些村庄竟不准动土,就连农家挖个菜窖什么的也会一不留神挖出一二级的文物,那个偶然发现的地点无疑是汉墓,而且规格颇高。但不知怎么的,这一座不得不进行抢救性发掘的古墓竟成了热点,不但报刊,就连电视台也要进行“追踪报道”。可从一开始报道就有点变味。几乎没有费什么事便将人们的兴奋点引向极至,通过几个回合的报道,迅速集中到猜测从这个还没有发掘的墓室之中能挖出哪些宝贝:是金缕玉衣还是别的什么,甚至已经言及它的发现将能够说明或证实什么了。在我看来这种取向是过于突出结果,忽略(屏蔽)了过程。而考古像所有的科学一样,应该突出过程,应该强调在发现过程付出的汗水、艰辛,强调考古工作者的献身精神。至于到底发现(找到)了什么,那只是一个必然的终点。将结果突出到不适当的地步,容易忽略了考古与盗墓的本质区别。我相信当时学者们(包括考古工作者)对这种“本末倒置”的、将结果置于过程之上的宣传并不满意。果然,一旦证实这个古墓已经被盗过,几乎是个空墓了,媒体的热心一落千丈。这个重要墓地不再被提起,好像考古也没有意义了。一个东西,还没有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甚至对到底是否存在这个东西尚且存疑,就超前断言它的价值何在。一个土堆还刚刚发掘,在传说里就成了当时世界朝圣的中心;一个水淹古迹尚在波涛中便侈谈其中蕴含着多少秘密;一座著名的古塔遗址也因能否挖出什么秘藏宝物这个悬念而转移了文化内涵……这不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我看来,那个与会者对考古的意见,并非针对考古本身,其实只是对这种倒置的直觉反感。实际上20世纪的一百年间整个是通过考古与文物的发现,重新“发现”中华文明的过程。中国现代考古学和风范可循的老一辈考古学家对中国现代学术的贡献,怎样评价也不会过分。可以说,他们的每一个成就、发现,都是精诚所至。考古发现,当然有大有小。但考古学从来也不是建立在炒作上的。
  文物修复是保护还是破坏
  在新的千年到来时,中国面临新的机遇。文物保护与开放本来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文物只是秘藏在库房之中,与深埋在墓葬里并没有本质区别。文物考古怎样面对进一步的开放、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并用以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成了紧迫的问题。
  2000年春天,我们在一个沙尘暴肆虐的日子抵达了罗布荒原的著名古城楼兰。在发现100年之后来到楼兰古城,亲眼看到峙立在风沙之中的“楼兰城徽”──城郊佛塔,和楼兰古城的中心──“三间民”遗址时,我们感受到了古老文明的冲击力量。新世纪之始,2001年元月,我再次来到罗在荒原。早在上一次抵达楼兰古城之前,就听人说起对楼兰古城的担忧:古城长期挺立在荒原,得不到有效保护,已经日渐倾颓。但是在2000年行前获悉,此前不久楼兰古城作过一次重要的修复。但对于这仅有的修复,有两种不同意见。等到我自己来到了楼兰,才明白为什么不少人对“修复”颇含非议。“三间房”一直是楼兰城标志性建筑,论者一般认为这就是当年中央政府管理西域的中枢机关──西域长史府,在楼兰出土的重要文物,几乎所有都发现于“三间房”一角的垃圾堆,那个著名的《李柏文书》据说就是从“三间房”墙脚的一个缝隙之中找到的。但经过修复,    “三间房”简直成了另一个建筑,居然将原来古老的、直立了两千年的墙壁前后各挖掉一大条,然后用新打的土坯从两面紧紧贴着砌起来,成了“支柱”。而且在“支柱”上抹了一层泥,也比原来宽了一截。这种“保护”方式我们见识过,那是在1976年地震过后用来修复简易楼的惯例。这样,墙壁是结实了,但,这还是那个饱经历史风霜的古老建筑吗?楼兰佛塔就更绝了,这个残高近十米的印度覆钵式古塔极具特色,但从100年前发现楼兰,就一再有人为了找宝企图掏挖佛塔的内部。由于它是楼兰城的制高点,它的存在对楼兰城至关重要。在修复之中,也许是考虑到佛塔高耸,为了持久起见,竟在塔上立了一个木支架,可是这个支架不但改变了佛塔的原始面貌,而且成了好事者或盗宝人的一个“惊喜”:等于为他们冒险爬上塔顶搭了一个“梯子”。
  我们不能想像,比如颐和园长廊的著名彩画经修复重画之后,竟出现了反映当代生活的连环画,那么游园的人会有什么观感呢?如果经过修复的“马踏飞燕”将所有铜镜清除干净,那就不是修复,而是国家级文物的灾难。这样“修复”楼兰古城,倒是整旧如新了,例或许是坚固牢靠了,可是,楼兰古城却为之减色。楼兰古城的开放只是时间问题,楼兰古城的保护则刻不容缓。我们不能冒失去楼兰古城的危险,也不能用恶治的方式“保护”古城。这样下去,楼兰古城必将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这里不是在批评什么,只是在表达一种担忧。连驰名中外的楼兰古城都有如此遭际,现在的文物保护确实已经迫在眉睫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吟风阁古风文学论坛 ( 豫ICP备15004038号-1 )

GMT+8, 2024-5-2 10:53 , Processed in 0.041824 second(s), 15 queries .

古风文学 吟风阁

© 2001-2016 yinfengg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