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风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042|回复: 0

转:中国文化软实力不如日本,是因为汉文化的缺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9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人在世界上的代表形象是傅满洲,而中国人居然不抗议,居然心安理得
  对于汉文化的缺失,民族信仰的缺失,直接导致中国人素质审美各方面水平降低
  汉族的发明,连自己民族很多都不知道
  纸币---被野蛮蒙古人宣传
  油纸伞---被日本京和伞抢夺
  弓弩---被韩国抢夺
  笔墨纸砚----日韩抢夺
  金鱼或锦鲤----被日本锦抢注抢先
  烟花
  盆栽---被日本文化抢夺
  拉面---被日本人抢夺
  汉式园林---被日式园林抢夺
  汉式建筑---被全世界认为不如日本,日本风格典雅,中国风格鞑靼,不信看看京都和北京
  豆腐---被日本抢夺
  饺子和煎饺
  豆乳
  茶道---被日本抢先抢夺
  插花---被日本抢夺
  火药
  水墨画---被日本宣传,韩国抢
  唐画
  书法---被日本书道化
  刺绣---被日本韩国抢夺
  风筝-
  筷子----被全世界认为是日本的象徵
  雅乐---中国人不知道了
  尺八---汉民族乐器,被日本
  三味线----汉民族乐器,被日本了
  漆器---被视为日本象徵了
  陶瓷----比不上欧美日本的水准了,有辱国名
  针灸---韩国抢夺
  汉方---韩国抢夺
  汉服---韩国日本抢夺
  孔明灯
  木器---被日本化,一看见,中国人就以为是日本的
  围棋
  象棋
  马镫
  纺车
  唐刀---日本刀化
  唐手---被日本空手道化
  水密隔舱
  造纸术---被日本宣传
  厕纸---唐宋汉人使用,被野蛮蒙古人宣传
  团扇---成为日本标志
  艺妓---被日本文化化
  米酒----被日韩化
  酱油---被抢夺发明权
  你现在去给欧洲人说油纸伞,茶道,拉面,盆栽,工笔画,筷子很多汉文化风格的东西是中国发明传承,人家根本不信,认为是日本的,很高雅。。
  这和中国始终宣传鞑靼文化,全世界都认为中国人是傅满洲形象,中国文化是东亚粗俗形式。。。
  所以,中国文化软实力差,算是脑残自作自受吧。。。。
  汉文化没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待遇,这和汉人在中国,在全世界一样
  素雅之大宋风建筑彩画
  近十年我们复兴的主流,从来都是软文化,如衣服,瓷器,美食,茶道,香道,武术等等,我说这些不够,为何呢?请君看看韩国日本,很多人一直说日韩对于传统做的保护工作要比中国好,甚至呆湾也要比内地好,但我们转念想想,日本人穿着和服,韩国人丧心病狂的偷窃我国传统,呆湾人用着繁体字,到头来呢?该被驻军的依旧被驻军,该丧失主权的依旧丧失主权,和服,韩服,繁体字救不了日本人韩国人和呆湾人,而一直对西方文化抗争到现在的,没有被殖民驻军的,反而是我们这些“破坏传统最凶”的中国大陆人,这是什么原因?
  若说没有被驻军,没有被殖民当时主权是因为我们物质军事的崛起,那又是什么原因,是什么东西,在支撑着我们从文化上做出反弹呢?用一个粗浅的唯心主义观点,衣服可以易,头发可以剃,茶可以换成咖啡,四合院能换成小洋楼,但心中的那个理念是破不了的。你别看现在日本人穿着和服,感觉他们很传统似的,我倒要问,他们在文明上做出过抗争么,韩国人有么?呆湾人有么?或许有过,但毫无疑问的都失败了,彻底失败了,唯一一个从文明上抗争到现在还没死的,只有我们中国大陆人!
  为什么只有我们没死!因为我们的文明不仅仅是衣服,不仅仅是茶,不仅仅是诗词歌赋,我们所拥有的是一种心中的理念,一种根本上的方法论,一种与西方完全不一样的对于世界的理解方式。一种可以跟西方的逻辑学,科学,哲学抗衡的理论体系!只要这种理论体系存在,华夏文明就不会死,这是硬文化,是能够在受到压迫时做出反弹的硬货!这种硬货,只有作为东方文明源头的宗主国才拥有。一个政权的转移带不走,一场文化的浩劫灭不掉!我们的先辈虽然有过失误,令我们流失了很多文明,但火种从未曾熄灭,只要孔子老子的书还在,只要还有一个人去学习理学心学,就能星火燎原。永远不要指望日韩台能带领东方重兴,他们没这个资格。日本人曾有过这种想法,他们说过要赶走白种人,建立东方的王道乐土,但他们最终做了白种人的狗。到最后,东方人的尊严,依旧是我们中国大陆拼回来的,是我们中国大陆的志愿军用命换回来的,那些国家仅仅是汉文化圈的附属品,最终能决定此文明生死的,只有这个文明的发祥地,源头------中国。
  一个种子,如何生发,除了以本体之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就是土壤,所谓“桔逾淮而北为枳”,这是我们祖先很早就明白的道理。不同的地理环境,生出不同的文化,有的土壤能生出玫瑰,有的则只能结出罂粟。中国的土地环境跟西方完全不同,两者文明也完全不一样,但一样的是,它们同为两种文明的源头,都有一种自己文明的根性,你移接任何一个文明到对方的土壤上,一定会完全变味,就像西方的著作翻译成中文就会走味。而日本韩国这种国家是处于核心文化带的附带,它们没有根性,也就是文化原生属性,所以可以在短时间内适应任何其他文化的冲击,千万不要把这个当成是一种有容乃大,因为它们没有抗体,所以任人种植,是玫瑰倒还好,但万一是罂粟呢?
  中西文化,谁是玫瑰,谁是罂粟,我待会儿说,我先就根性一词举个例子:
  刚才我说日韩在文化上跟西方有过斗争,但都失败了,这里就拿日本跟中国对比一下,清末的时候,中国日本都受到西方文化冲击,这时候两者的第一反应是一样的,都是反弹,于是两国分别出现了两本书,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与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这两本书出现的时代相近,共同点是两部书的原稿都是英文编写的,都是面向西方的读物,后来才翻译成本国语言。
  这两本书我都买了,也都看了,所获心得是-----日本人之无能,中国人之骨气。
  新渡户稻造的书,通篇表达的是---日欧文化虽表面不同,但本质相近,西方有绅士,日本亦有武士,二者同讲礼数,故而日本并非西人认为之野蛮民族。日本人虽当下不及西方,但一定会奋起直追。包括与西方大贤的理论驳斥,都是借用中国的孔孟之道(文化对抗也抱着中国的大腿)。
  辜鸿铭的书,所写的则是-------中国人的道德精神,绝非西方乃至日本之礼数能等价,我们现在受辱,终有一天,世界人会发现,真理存于中国而不在欧洲,未来欧洲人定会学习我们中国人的文明。
  谁是人,谁是狗,不言而喻。
  天朝首都都快变成鞑风之都了
  汉服倒是没被抢吧,以为连许多中国人都不知道。。我还希望抢一抢,闹一闹呢,侧面宣传一下。。发明了宇宙的无敌棒子不想说了。。
  还有文化,日本非抢,都是在东亚儒家文化圈内,我们古代文化比较先进,人家当然学。
  现代人啊,捧着唐装旗袍说这是传统,满清的剃发易服政策撸多了吧
  “西洋这些东西全不是凭空来的,有西方的根本文化,才产生西洋火炮、铁甲、声、光、化、电这些东西。
  国人以为西洋这些东西就像一个瓜,我们仅将瓜蔓截断,就可以搬过来!如此轻轻的改变,不但这些东西搬不过来,并且使中国旧有的文化步骤也全乱了!
  我方才说这些东西与东方从来的文化是不相容的,国人没有看到文化的问题,只看到外面的结果,以为将此种结果调换改动,中国就可以富强,而不知道全不成功的!
  这种意识的结果,令国人废科举,兴学校、办实业的强国运动有逐渐趋于政治制度一方面,所以有立宪论和革命论两派,以为立宪主张可以实现,我们对于西洋文化的规模也就全有了。就像日本一样变成富强的国家---革命论的意思也是如此。而后这两种主张逐渐实现,但没有全部实现,因为中国人没有学会运用,于是大家有了更深一步的觉悟,以为政治的改革仍不是彻底的改革,如果不能从根本做起,乃至所有的西洋文化都不是能被接受的,此种思想稍显著的一点,不能不提陈独秀先生的《新青年》。他们的意思是要将种种枝叶剖开,去求最后的根本,也就是通盘换过,而最根本的就是伦理思想,人生哲学,陈先生在他所著的《吾人之最后觉悟》中以为种种改革通用不着,现在觉得最根本的在伦理思想。
  故而,中国不仅仅是在火炮、铁甲、声、光、化、电上不及西方,甚至连伦理道德都是不对的!”
  从上面梁漱溟先生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大概领略下当时人的思想转变,从最开始的物质层,到社会政体,再到最后对中国根本的道德伦理的否定,西方文明可以说已经对华夏文明完成了由外而内的彻底进攻,并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在他的论证中,东西文明从根子上就完完全全属于非同种性的文明,故而鲁迅所谓的“拿来主义”根本是无用的,是一种“虚想”,东西文明在其各自本体上的系统是一环扣一环的,是某种“一贯而下”的理念,不可能存在嫁接,两者只能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单向取代关系,认为就简单的“拿来主义”可以解决问题的人,可以说是既不懂国学,又不懂西学(梁漱溟称这类人是“不中不西之人”)。
  所以,千万不要说华夏文明的没落在元清!
  也千万不要说民国是东西文明交融的黄金期或者华夏文明与时俱进爆发第二春脱胎换骨的美好时代。
  民国,是华夏文明的大灾难时代!是中国人从物质到精神上彻头彻尾失败的时代!这种文明的破坏,更甚文革十倍!(现在人谈及文化流失就扯文革,殊不知民国那帮子“精英”才是罪魁祸首!)
  瘦死骆驼比马大,其实是宣传不给力罢了,我就不信日韩用毛笔的会比中国多,就不信日本喝茶的能比中国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吟风阁古风文学论坛 ( 豫ICP备15004038号-1 )

GMT+8, 2024-5-4 17:54 , Processed in 0.075231 second(s), 19 queries .

古风文学 吟风阁

© 2001-2016 yinfengg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