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lin 发表于 2015-3-31 20:30

璇玑

  璇玑姑娘,侨领单声助手,财务总监。传统文化推广者,代表作《寒梅著花未》《礼仪之邦》 。
  1经历
  身为华侨首领单声博士座下的得力干将,当初大学未毕业就毛遂自荐投至单声博士麾下的她,在短期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外交能力和行政能力。
  政治上,她入国会众议院,使馆,见勋爵,议员,市长,谈中英贸易问题,华人权力问题。又凭借经济专业的优势与各商会往来,为在英华侨的物质及精神生活做了许多贡献。
  文化上,借权力多次打压不法分子利用汉服组织的活动,将海外汉文化社团推向正轨,合法化,正规化,最大程度保护了海外传统文化社团。
  2013年11月23日 出席在牛津大学圣安妮学院举办的“全英博士论坛”。
  2013年12月19日 协助举办“松柏会”老年华侨冬至活动。
  2013年12月6日 出席在伦敦威斯敏斯特中央大厅举行的保兰德·伦敦国际华语电影节开幕式
  2013年12月9日 出席在皇家御所肯辛顿宫举行的保兰德·伦敦国际华语电影节闭幕式
  2014年1月25日 与单声博士,桂秋林女士,朱良伟先生一起出席剑桥中国论坛。2014年1月31日 入英国国会大厦,面见众议院勋爵与卡特里娜公主。
  2014年2月7日 出席威斯敏斯特市立查宁阁图书馆中文角发布式并发言
  2014年3月23日 出席“中国统一论坛”,对两岸统一相关事宜发表自己的看法
  2014年3月27日 出席环球精英集团活动
  2014年3月31日 入英国国会大厦,与众议员和伯爵一起探讨中英贸易相关问题
  2单老助手
  单声身为中国侨联海外顾问、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客座教授,《反分裂国家法》的提案者,在中国统一促进会,伦敦华侨华人互助工团、世界华侨华人联合总会等团体均有任职,1998年,他将发还的祖宅通过泰州市政府捐赠给大浦小学,作为该校课外活动基地,又成立了单声教育奖学基金。他在泰国世界华商大会上所作的《英国经济状况》演讲,已被载入《世界学术文库(华人卷)》第一集。
  璇玑姑娘坦言,跟在单老身边,承其教诲颇多,自己选择对了明主。更是说出了“于国有利,皆可为;领域在哪儿,无所谓;事成即可,何须万人敬仰”这样的话。
  单声博士曾将自己在海外拍卖回来的,流落海外的中国文物悉数捐赠回国,在泰州成立珍藏馆。2014年4月,璇玑姑娘从英国回到国内单老的故乡泰州,视察所捐赠文物状况,并与市长,馆长等人商讨扩建文化馆的具体事宜。自考入帝国理工大学后,打理产业,行政等专业能力增强,交给她的工作也逐渐增多。
  3文化贡献
  理念
  也许是因为有多国游历的经历,璇玑姑娘对传统文化有着更宽容的心态,灵活的思维和长远的目光。与一部
  温柔的坚持,是我最含蓄的霸道
  温柔的坚持,是我最含蓄的霸道
  分极端的民族主义者不同,璇玑姑娘认为只要是传统文化,不论是哪个民族的,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例如宣传汉服的同时,不用打压旗袍等。她不愿以汉服女神自居,也并非因为排斥汉服复兴群体,而是正像她在《选择》一文中表达的一样——文化不能被一件衣服束缚,更不能流于表面形式,应该放宽眼界进行广义的文化复兴。此外,她的“不国富民强无以谈文化复兴”的理论和很多现实的,理智的论调,也对很多人在如何推广文化方面起到了引导作用。
  对于文化推广方式,璇玑姑娘也有自己的见解——“宣传文化的方式有很多种,而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一种,术业有专攻,不能苛求面面俱到,这需要各个领域人才的共同努力。”
  此外,在一些传统文化的定式思维上,璇玑姑娘也提出了自己特殊的见解。如道家的“无为”思想,一贯被人理解为消极的意义,璇玑却提出了积极的理解——“《易经》尚云:“利见大人”。在我的理解里,即便是“无为”的道家思想,讲的也是顺其自然,虽不争,但在机会与光环降临在自己头上时,也要去顺应,适应,而不是故意躲避,甚至大概也有顺势努力的意思。”,“能成大事的人选择避世,这叫选择;没有能力成大事的说自己要避世,那就更像逃避了。”
  经历
  2013年2月 首当制片人,联合中,英,美五位同袍拍摄自己原创纯音乐《寒梅著花未》的MV
  2013年7月 被“英国中华传统文化研究院”聘任为——统筹负责人
  2013年9月 被“美国南加州传统文化艺术研究会”聘任为——荣誉大使
  2013年10月 在英国建立自己的第一支舞蹈队,并公布自己第一支原创舞蹈《礼仪之邦》的教学视频,供大家免费学习。并免费公布自己设计的舞蹈服的设计方案,为很多人提供了方便。
  2013年11月 完成了英国正规文化机构与汉服协会的第一次合并——以“英国中华传统文化研究院”统筹负责人兼“英伦汉风”副会长的身份,促成两者合并,使“英伦汉风”协会成为研究院旗下的正式机构,正规化,合法化,且受中国驻英大使馆的保护。
  2014年3月 担任总策划,总制片,并出演公益礼仪宣传片——《礼仪之邦》MV,获得广泛好评。
  讲座
  2012年9月 于曼彻斯特大学孔子学院办中秋汉服讲座。
  2013年2月 携“英伦汉风”与“英国中华传统文化研究院”合办汉服介绍讲座。
  2013年5月 携“英伦汉风”与“英国中华传统文化研究院”合办周制婚礼讲座。
  2013年6月2日 组织举办“于飞之乐天籁之音 --中国传统乐器的发展”讲座,并亲自演示。
  2013年12月8日,组织举办由陈薪伊导演主讲的“漏洞百出的伟大歌剧--图兰朵”讲座。
  2014年1月8日 协助举办由英国中华传统文化研究院与英国中华总商会联合主办,由王启涛及徐希平两位教授主讲的“文化中国·名家讲坛(伦敦专场)”。
  2014年4月13日,组织举办“且坐吃茶品禅意 三尺书台乐开怀——茶道与相声”讲座。
  演出
  2012年9月 赴德参加“中国文化节”演出,与“华彩民乐团”合作,表演笛子曲《春到湘江》,舞蹈《牧羊曲》
  2013年2月 参与第三届“汉服春晚”,节目为原创纯音乐《寒梅著花未》
  2013年3月 参加Surrey元宵晚会,携“英伦汉风”表演原创舞蹈《紫禁花园》
  2013年3月 参加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中国文化节”演出,笛子独奏《春江花月夜》
  2013年10月 参加“金陵·秦淮夜”古风音乐会,与音乐人安九表演原创舞蹈《礼仪之邦》
  2014年1月 参加全英学联“中国梦:闪耀英伦”春节晚会,携“璇玑舞蹈队”表演“礼仪之邦”舞蹈。
  liverpool演出
  liverpool演出(12张)
  2014年2月 参加英国利物浦元宵晚会,表演原创竹笛曲“寒梅著花未”。
  公益
  —— 2012年7月 大兴打工子弟学校支教
  —— 2012年7月 鹤壁私塾支教
  璇玑姑娘刚刚走红时,大家都认为她接下来可能会出现在电视上或者报纸上,接受采访成为名人。她却在风头最劲最适合宣传自己的时候消失了。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在微博上得知,她去支教了。
  在孩子们眼里,她既是不辞辛苦的老师,更是会亲手给孩子们缝补衣服的温柔姐姐。她记录零碎的片段,也写长篇的支教手记。那些记录中透出的力量,可以鼓舞到一部分人,让更多的人投身公益事业,也让大家知道,汉服并不仅是一件衣服,而真正热爱汉文化的人,也并不仅仅是穿一件汉服那样简单。
  —— 2013年4月 参与“母爱桥MBL慈善基金会”举办的“Who am I”慈善活动。
  璇玑姑娘对孩子的爱心是没有国界的。
  在获知英国“母爱桥”基金会将带领一些被英国家庭领养的中国孤儿发起一场类似“寻根”的活动时,璇玑姑娘欣然参与。这些成长在大洋彼岸的黑头发,黄皮肤孩子,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对于他们来说“中国”也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词。
  璇玑姑娘让这些孩子包括他们的英国爸妈们,从一段音乐,一幅绘画,或是一段舞蹈中,慢慢了解一个真实的,可爱的中国,慢慢了解曾经或许遥不可及的“汉文化”。
  对于璇玑姑娘来说,汉文化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更是所有黑头发,黄皮肤的海内外华人华侨的一个梦想,一个寄托。
  4隐退
  璇玑姑娘于2014年10月25号,在微博上宣布“三年之约已满”“以后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属于哪儿就回哪儿去。之前的事还会继续做,但不在明面上。”然后消失于网络,终结了大家对她是否想出名的争议。
  不按常理出牌大约就是璇玑这样了。实在不好界定她属于哪个领域,也不能预知她下一步想做什么。说她是会编舞跳舞的笛箫乐手,可她推掉的演出比接的多好几倍;说她是汉服模特,文化推广者 ,太多人因她而认识汉服,可她在政治经济领域似乎更是风生水起;她的照片与事迹被急于树立标杆的人传的沸沸扬扬,甚至被怀疑自我炒作,可她又不肯接任何电视节目邀约,不愿借此出名立足;她对某些群体对她过度吹捧的造神行为看不惯,却从未因抗拒外界的关注而不再露面,停止做事;她反感被媒体关注,却身体力行高调慈善,希望影响更多人投身公益;她有傲气,却对每一位友好的关注者都极为亲和豪爽,毫无架子的与他们相处。
  也许,争论她属于哪儿,想做什么,是没有意义的。不管是捧是贬,她都是那个样子。于是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人觉得只有费尽心机才能拥有的一切,在她这儿都水到渠成。任何一个眼光只在某一小圈子里的人,都不会看到完整的她。不理解她吗?只能说,太多人确实跟不上她的脚步了。
  5作品
  原创音乐
  《寒梅著花未》 笛 2013
  《思月蝶》 箫 2013
  配乐作品
  《画情》复刻版·全民乐实录 2012
  《画情》古琴版 2012
  《礼仪之邦》 2013
  《凡仙劫 醉情劫》 2013
  《荏苒》 2013
  《玲珑》2013
  《浮生辞》2013
  MV作品
  《寒梅著花未》 2013
  《礼仪之邦》 2014
  6街头艺人
  事情梗概
  2012年3月,璇玑姑娘留学期间,趁周末在英国街头身着汉服,演奏竹笛,宣传汉服,照片流传而走红各大
  英国宣传汉服
  英国宣传汉服(7张)
  网络社区,人送外号“汉服MM ”。她清丽脱俗的扮相,身体力行地宣传着汉民族文化,使汉服这一中国传统服饰再次为大家所关注。
  璇玑回应
  【我本人对于“英国汉服街头艺人 ”一事的正面回应】
  首先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这件事我一开始并不想传开,只想安静做
  自己喜欢的事,更没想到在国外普通的街头表演会在国内会有这样的反响。因盗贴和很多转载删改内容太多,我实在不忍心看到支持者在错贴,甚至以我名义发布的帖子下留言。近三个月在我默默努力删除各网媒转帖未见成效的情况下,这组照片意外地在人人上爆发。我觉得我有必要给出正面回应了。
  起因经过
  ——我非艺术专业,音乐舞蹈是个人爱好。到英国留学后有接一些演出,也收学生。日子久了发现街头艺人挺多,但中国艺人只有剑桥一位在街头拉二胡的高中学姐宣传民乐,被其精神感动,遂考了执照,拆了纸箱做成英文版的竹笛汉服介绍(有介绍板的哦,不要再说外国人会当成和服了),心一横就出去了。迄今只去过两次(学习重要,所以我也不是个敬业的艺人…),大概过了暑假还会再表演一次吧。
  至于照片,是英国一同学作业中提及我的活动,导师要八张照片及我的自述,同学照了。我仅发到空间与圈内好友分享,也标了未经允许勿转勿改以防炒作,不想仍被盗。经历了猫扑盗贴及各吧转载后,大家看到的多数不是我的原帖,而是一个我素不相识的人写的“我和这个艺人聊过天”的帖子,内容改动太大,而且我根本不认识他…但还是谢谢他的热情。
  一些心里话
  ——我于去年底接触汉服,逐渐领悟汉服复兴是借服装而复兴传统文化礼仪等,复兴不等于复古,汉服是一件衣服却又不仅是一件衣服。然我对汉服了解尚浅(所以造型上有问题希望大家对我宽容些,我会学习改进的),唯音乐凭十多年热爱或可说上几句。总听到同袍们被嘲讽“被历史淘汰的东西就不要妄图复兴”,他们不知汉服非是被历史淘汰,而是因“剃发易服”而断代,这种心态加上崇洋媚外,难怪传统艺术继承之路磕磕绊绊。
  日本效法西方虽多,对本国传统艺术与民族服饰却视若瑰宝,尺八等中国乐器传入日本后被其发扬光大,在中国渐渐没落。日本得意的便是“这些虽是中国的,但我们继承的好~”。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自己的文化都不了解,有何资格学习别人的文化呢?所以也是带着这个心思出去表演,想鼓励一部分人,顺便让外国人知道汉服竹笛是中国的不是日韩的。或许都觉得我一个人的力量太小,可如果都是这种思想,那就真的没有人去努力了。勿以善小而不为,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我一直这么相信着。
  我非大汉主义,更不赞同有些极端主义者“中国一切都好,学西方或给西方人表演就是谄媚”的想法。科技须学习西方,文化则要在传承本国文化同时尊重他国文化,至于艺术,每个乐者大约都只希望演奏给尊重音乐的人听。
  我们应该做到真正的不卑不亢。
  关于质疑
  —有人质疑我的宣传方式这不能怪他们,他们可能真的不了解。在欧洲街头艺人要考执照,有些地方年度考核不过关还会吊销执照。艺人很多有工作如律师医生,工作之余出去表演,挣钱不是主要目的。但街头艺人本身就是收费的,付出劳动就该拿酬劳。买音箱,服装,化妆,体力消耗都是有成本的。不考执照不做艺人亦没权限义务表演。再说,难道收费了,表演的就不是艺术了?这种“高尚”会不会太虚伪。况且外国观众觉得好,想表达对艺人的欣赏才给钱,不会因同情而施舍。政府认为街头文化可提高国民素养,一直支持,国民亦十分尊敬街头艺术家。就连皇家乐队也在地铁为路人表演过。
  英国人欣赏尊重传统艺术的人,所以其实我出去表演反而比在国内压力小,能得到互相尊重的交流。观众和我互相感动对方,那位说我的笛声令她想起许多往事的奶奶,认真询问竹笛汉服细节的听众,夸奖中国姑娘的大叔,他们对艺术的尊重远超我的想象。
  然有人说国乐不可闹市演奏,很掉价丢人。我只想问有何不可?曾经多伦多皇家乐团在地铁为路人演奏时,可曾有纡尊降贵等狭隘之念?在舞台上表演挣钱是艺术,在街头就是乞讨?
  我觉得讲究环境则失了音乐的意义。未出国前,我在舞台上表演,同样在爬山时携带竹笛吹一些很多人觉得“低俗”但轿夫们喜欢的曲子给辛苦劳作的他们听,他们高兴我就高兴,音乐的目的是安抚听众,我不觉得跟在舞台上有差别。我不明白是我出了问题,还是一些人的价值观出了问题。
  但毋庸质疑,一个国家对街头艺人的尊重程度,体现的是对艺术的尊重程度和欣赏水准。是故,丢人的并非街头表演这一行为,恰恰相反,以演奏场合区分音乐之尊卑贵贱的传统价值观才是最大的丢人。
  自我认识
  ——大家的支持和仗义执言使我感怀于内,但我真的觉得大家把我这件事上升的太高了。我并没有想代表民族和文化,我只是个学生,本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想把我们的艺术介绍给外国人,做街头艺人是最直接,受众范围最广的途径。这在英国是一件很普通的事,观众因我的
  音乐而感动,我同样感到幸福。若能对传统艺术起到宣传作用,则是我之幸;若全无作用,我也保证不会有负面效果,英国人尊重艺术,且留学生在外代表中国形象,我不会做给国家丢脸的事情。
  至于那些不听解释坚持此事是炒作的人,我只有一言相赠:“因为他们自己只能以炒作的心态来做这件事。”
  欧洲街头艺人太普遍,不是能引起关注的事。在国内想红容易,但许多网络红人不日便被看客忘记,何必。花边新闻容易制造,出色作品不易打磨。但求做好分内事,惟愿多年后,我还能保持着对艺术的敬仰,认真甚至是严苛的态度,毫不动摇。
  最后,谢谢大家让我觉得我不是孤军奋战,在心里默默地为你们行个礼,谢谢。今后我会更努力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积攒能量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璇玑敬上
  08/06/201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璇玑